登山名詞 |
1. 何謂『嶽/ 尖/ 峻/ 嶂/ 崇 』 ? |
名詞 |
說明 |
所屬山脈 |
嶽 |
嶽者,高山峻峰也,鎮護地方之山。(五嶽) |
中嶽:玉山
東嶽:秀姑巒山
西嶽:雪山
南嶽:北大武山
北嶽:南湖大山 |
尖 |
山形尖銳,直指入天。(三尖) |
北尖:大霸尖山
中尖:中央尖山
南尖:達芬尖山 |
峻 |
峻者,高也,峭也,山勢聳拔也。(十峻) |
雪山山脈:品田山、大劍山。
玉山山脈:玉山東峰、玉山南峰。
中央山脈:無明山、奇萊北峰、能高南峰、馬博拉斯山、新康山、關山。 |
峰 |
山之高險者,山峰如屏障也。(九嶂) |
雪山山脈:東霸尖山、劍山、穆特勒布山。
中央山脈:鋸山、屏風山、丹大山、阿屘那來山、無雙山、布拉克桑山。 |
崇 |
山大而高也。(十崇) |
雪山山脈:大雪山。
中央山脈:南湖北山、合歡北峰、太魯閣大山、奇萊南峰、東郡大山、內嶺爾山、馬西山、三叉山、卑南主山。 |
※參考資料:轉載至網站資料 |
|
2. 地形名詞 |
名詞 |
說明 |
鞍部 |
山脊中較低凹的地方,其形狀如馬鞍,因此稱為鞍部。 |
山脊 |
谷與谷連亙的山頂。 |
山溝 |
陡坡上涇流匯集後所侵蝕成的水道。 |
山坡 |
由山頂延伸至山谷的傾斜面。 |
埡口 |
鞍部俗稱埡口。 |
山峰 |
山脊中較為高聳突出的部分。 |
稜線 |
山脊兩面之山坡交會所形成之線。 |
碎石坡 |
高聳的懸崖下經常有碎石堆積成的坡面。 |
尖峰 |
山頭特別尖銳的山峰。 |
山谷 |
兩山支稜間所夾的谷地。 |
※參考資料:網站資料 |
|
3. 世界十四大高峰 |
排名 |
名稱 |
海拔(米) |
所屬山脈 |
所屬國家區域 |
歷史 |
1 |
珠穆郎瑪峰(聖母峰) |
8844.43 |
喜馬拉雅山脈 |
中國、尼泊爾 |
1953年首次登頂(記錄上) |
2 |
喬戈里峰(k2) |
8611 |
喀喇崑崙山脈 |
中國、克什米爾 |
1954年首次登頂 |
3 |
干城章嘉峰 |
8586 |
喜馬拉雅山脈 |
尼泊爾、印度 |
1955年首次登頂 |
4 |
洛子峰 |
8516 |
喜馬拉雅山脈 |
中國、尼泊爾 |
|
5 |
馬卡魯峰 |
8463 |
喜馬拉雅山脈 |
中國、尼泊爾 |
|
6 |
卓奧友峰 |
8201 |
喜馬拉雅山脈 |
中國、尼泊爾 |
1954年首次登頂 |
7 |
道拉吉里峰 |
8172 |
喜馬拉雅山脈 |
尼泊爾 |
|
8 |
馬納斯魯峰 |
8156 |
喜馬拉雅山脈 |
尼泊爾 |
|
9 |
南迦帕爾巴特峰 |
8125 |
喜馬拉雅山脈 |
克什米爾 |
|
10 |
安納普爾納峰 |
8091 |
喜馬拉雅山脈 |
尼泊爾 |
|
11 |
加舒布魯木一峰 |
8080 |
喀喇崑崙山脈 |
中國、巴基斯坦 |
|
12 |
布洛阿特峰 |
8047 |
喀喇崑崙山脈 |
中國、巴基斯坦 |
|
13 |
加舒爾布魯木二峰 |
8034 |
喀喇崑崙山脈 |
中國、巴基斯坦 |
|
14 |
希夏邦馬峰 |
8012 |
喜馬拉雅山脈 |
中國西藏 |
1964年首次登頂 |
※參考資料:網站資料 |
|
4. 七大洲最高峰 |
洲 |
名稱 |
海拔(米) |
所屬山脈 |
所屬國家區域 |
亞洲 |
珠穆郎瑪峰(聖母峰) |
8844.43 |
喜馬拉雅山脈 |
中國、尼泊爾 |
歐洲 |
厄爾布魯士峰 |
5633 |
高加索山脈 |
俄羅斯 |
非洲 |
吉力馬札羅山 |
5963 |
-- |
坦尚尼亞 |
北美 |
麥金利山 |
6195 |
阿拉斯加山脈 |
阿拉斯加 |
南美 |
阿空加瓜山 |
6962 |
安地斯山脈 |
阿根廷- 門多薩省 |
大洋洲 |
查亞峰 |
5030 |
喜馬拉雅山脈 |
印度尼西亞 |
南極洲 |
文森峰 |
5140 |
-- |
南極 |
參考資料:網站資料 |
|